□本報記者孟偉陽
  □本報通訊員嚴瑾麗
  調查原因: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對3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提起公訴。
  調查發現:保險、金融理財領域是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重災區。信息倒賣的“客戶群”不僅是一些推銷商,還存在一些“信息販子”,形成網上交易鏈。
  打過一次“大智慧”的電話,無數的炒股推銷電話接踵而至;咨詢過保險業務,各種現場推介會都邀您參加……很多人有過類似的遭遇,卻不解自己的個人信息是如何流到了這些推銷商手上。
  近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對3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的7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揭開了這條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黑產業鏈”。
  保險客戶信息外泄
  董某是一家知名保險公司的員工,擔任品質管理員,掌握著大量客戶信息。崔某則是保險代理人、團隊經理,苦於沒有客戶資源,推銷無從下手。按照公司規定,客戶信息是機密,不得外泄。
  為提高業績,崔某主動找到董某,提出願意出價購買董某掌握的客戶資源。
  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間,在利益誘惑下,董某利用職務便利,將獲取的5萬餘條包含客戶姓名、客戶出生日期、聯繫電話、住址、投保險種、保費、起保日期等資料的客戶信息,出售給崔某用於業務推銷,從中獲利人民幣7萬餘元。據崔某交代,他把購得的信息無償提供給下屬進行產品推銷,自己每月能拿到10萬餘元提成。
  靜安區檢察院審查認為,被告人董某作為保險行業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其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情節嚴重,應當以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崔某向董某購買上述信息,情節嚴重,,應當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最終,檢察機關對二人提起公訴。
  潛在客戶誘惑巨大
  靜安區檢察機關在辦理3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時發現,在買賣公民個人信息背後,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誘惑。除了上述的保險客戶資源外,金融理財領域也是倒賣客戶資料的重災區,一些“信息販子”將金融理財類客戶的電話賣給從事股票、現貨白銀、貴金屬等金融服務的公司。他們希望根據通話記錄,尋找到潛在客戶群。
  周某就是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推銷經理,他通過網絡購買了潛在客戶的電話號碼。一開始,周某購買了2000條信息作為初步嘗試,以驗證上家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經過試驗,周某發現信息撥通率很高,於是又多次購買了數萬條信息。
  拿到這些通話記錄後,周某將潛在客戶的電話信息導入外呼系統,讓業務員開發客戶。據周某公司的員工反映,2014年年初,周某大概提供10多萬條信息,可以使公司每月新增數百萬元的入金量,業績有明顯提升。
  信息遭遇多次倒賣
  靜安區檢察院在辦案中還發現,信息倒賣的“客戶群”不僅是一些推銷商,還存在著一些“信息販子”,形成了一定的網上交易鏈。
  “信息販子”通常會加入網上的QQ群,如“私家偵探”、“信息資源”等。群內有人需要信息,有人自稱可以弄到信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買賣市場。有的“信息販子”本身並不掌握資源,卻在上下家之間牽線搭橋,從而賺取差價,由此造成了一條公民個人信息可能被多次倒賣的情況。
  辦案檢察官表示,近年來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類違法犯罪活動屢禁不止。在此類犯罪中,由於嫌疑人大都通過網絡進行聯絡,採用網上銀行、網絡支付平臺等方式秘密交易,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加之跨區域作案等因素,導致此類犯罪取證難、查處難,打擊難度較大。
  檢察官分析認為,要有效防止個人信息被泄露,應加強對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及責任追究;加強網絡監管力度,督促網絡服務機構及時刪除涉嫌侵犯公民信息的廣告和鏈接。同時建議廣大市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便在網絡上留下個人信息,不隨便安裝不明軟件,不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他人,以防被不法分子掌握和利用。
  製圖/李曉軍
  (原標題:個人信息買賣“黑產業鏈”曝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ap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